close

  南方日報訊(記者/畢嘉琪 實習生/黃涵傑)珠江的名字是怎麼來的?五羊傳說還有哪些新解?……近日,廣州市越秀區中小學粵語講古大賽在越秀區少年宮舉行。16名來自區內中小學的小選手比拼用粵語講“古仔”(故事)的同時,為在場的上百位觀眾上了一堂生動的廣府文化課。據悉,為推廣廣府文化,該區的中小學中午都播放粵語“講古”,並將“粵語童謠”等活動的開展常規化。
  潮州孩子講出地道粵式俚語
  在粵語講古大賽上,小選手們紛紛放出“殺手鐧”:有通過探究學習,演繹別具韻味的廣州歷史故事,如《珠江的由來》、《飛來對面巷》、《鬼才倫文敘》等;有的學生更將豐富的想象力融入經典故事中,全新演繹《五羊新說》、《喜羊羊尋親記》;《武鬆遇虎》、《張良拾鞋》、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》等經典名段在孩子們字正腔圓、惟妙惟肖的演繹下更添趣味。
  讓觀眾們大呼“過癮”的是,“講古大王”們還說出一連串幽默生動的粵式俚語:“真系阿繆整餅,無果樣整果樣(傻瓜做餅,沒啥做啥)”、“黃鱔上沙灘,不死都一身孱(傷)”……孩子們眉飛色舞的演繹,更是獲得滿堂喝彩。
  有趣的是,這些操一口流利粵語的孩子們並非都是地道“老廣”。參賽選手之一、來自恆福中學的初二學生胡傑偉祖籍潮州,平日交流的語言以潮州話和普通話為主。出於對廣府文化的興趣,他從小學四年級開始自學粵語,並迷上了粵語講古,對著視頻一句一句地學。“我認為,在廣州這個地方生活學習,就應該主動多瞭解和關註當地的傳統文化。”胡傑偉說。
  著名講古大師繆燕飛培訓學生
  記者隨機採訪了30名80後會說粵語的廣州家長,其中26人表示在家中有意識地用粵語跟孩子溝通,另4人因為配偶不會說粵語,因而跟孩子說普通話。另外,有不少雙方都不會說粵語的廣州家長表示,希望孩子能學會粵語。
  “要推廣廣府文化,語言是重要載體,我們希望以孩子們喜歡的形式,讓他們領略廣府文化魅力之餘,從調研探索中豐富知識。”越秀區少先隊總輔導員湯婉峰介紹,從今年四五月份開始,越秀區在各中小學開展“午餐聽古仔”的活動,利用上午放學後到午休前的30-40分鐘,通過學校廣播站播放粵語故事,讓學生們感受粵語講古的魅力。
  與此同時,越秀區還鼓勵少先隊員們多閱讀經典名著,並深入街巷、走訪市民,瞭解廣州本土文化。最後在各校進行粵語講古大王海選,學生們一人一票選出優勝者,參加由著名講古大師顏志圖進行的培訓講座。10月全區中小學8個片區分別組織了初賽,推出16名優秀選手,由著名講古大師繆燕飛進行再次提高培訓。
  據悉,在“粵語講古”之前,越秀區在上半年已經開展了“粵語童謠”活動。這兩項活動將會成為越秀區少先隊的常規化活動,未來還可能增加“粵語講相聲”等,進一步挖掘廣府文化的內涵。  (原標題:同學講古仔大家鐘意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x79sxjd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