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□劉建國
  7日,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公佈了空氣保障數據,整個8月份,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.5。(9月8日《現代快報》)
  這樣的一組數據,確實成果喜人。一方面,說明瞭南京市全體市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,打好了一場空氣保衛戰。另一方面,青奧會期間的空氣質量提升,也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南京市的良好形象。然而這樣一組數據也值得我們深思。
  根據統計,南京市的空氣質量一開始並不令人滿意,只不過在青奧會舉行期間,南京市通過合理的方法和思路,在短時間內提高了空氣質量。比如,採取城市工地停工、工業企業停產、機動車分單雙號限行等措施。上述方法確實奏效,南京的空氣質量出現了“變臉”。
  空氣質量如何,並不是僅僅以國際大賽舉行期間為衡量標準,而應以日常數據為判斷基礎。從這個角度而言,提升空氣質量,如果只是側重於國際大賽期間的短期治理,就無法從源頭上確保空氣好轉。
  鑒於此,青奧會的空氣質量,應該成為南京市日常空氣治理的一個範本,相關部門應該充分汲取和借鑒青奧經驗,將這些方法和思路用在平時,從而真正讓空氣質量好起來,讓“藍天白雲”成為一種常態。
  本稿件所含文字、圖片和音視頻資料,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。  (原標題:空氣質量當以“青奧”為範本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x79sxjd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